貼文手 - 週一, 2008/10/27 - 03:02
12 定的種類
當你有足夠基礎禪修經驗,知道怎麼去平衡五根,你還能及時來修定。「定」實在是涵蓋很廣的範疇的禪修經驗。巴利的「定」有時指的是心一境性(ekaggata),或三摩地/三昧(samadhi),或禪那(jhana)。
要能開展定力,我們必須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正念。
在禪修營開始的時候,我們必需學會「正念」跟「沒有正念」的意義。沒有正念指的是沒有清楚的覺知心。正念指的是有清楚的覺知心。正念不單只是「知道」,它是「以著清明的心,正確地理解事物」。
貼文手 - 週一, 2008/10/27 - 02:13
11 敏銳五根
■ 敏銳五根的九種方式
為了使我們對敏銳五根,能有個較好的理解,查閱《清淨道論》所載的九種方式,將會有助益。簡單說,這九種方式的意思是:
「你要充滿信念,緊記在心,外在的因緣,以及內在的要素,持續認真地努力,無視於痛、病以及挫折,直到達到目標。」
1.你要緊記在心:諸行無常。
要找到路徑離開危險的地方,最有幫助的是手上有張好的地圖。這個理論基礎在生起信心方面有其重要性,激發信心,而為導引,避免陷阱,成就道業。受正法之前,要排除所有的惡見。也要放下所有的哲學理論與思考,否則是不可能親身體證。
初步的接受三共相為生存體(有情)的特性,這是第一個要素,它推動你到內觀智慧開展的正確的方位。
貼文手 - 週一, 2008/10/27 - 01:23
10 平衡五根
■ 精進根及定根的平衡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進根(E)及定根(C)的平衡。
進根 (E) 及定根 (C) 的平衡 (E/C),指的是這兩要素,當它們同時呈現,生起一特定狀態的意識。當它們兩者平衡的良好(+C+E) 或 (-C-E), 心是平穩,能引導產生正念。如果失調的話,心偏一方,會產生精力過盛 (+E-C) 或昏睡 (-E+C) 狀況。
貼文手 - 週一, 2008/10/27 - 00:47
9 五根
在修習毗婆舍那禪法,五根的平衡技巧是很重要的。當你去長期禪修,這會是很實在的。因為心力變得更強,心理機能也激發的更有好。它就像當一部車變的更有力,能跑的更快,你必需把車控制的好些,否則你可能要離開行駛區間,因為操作過於複雜。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18:12
8 目標的優先考量
■ 系統式的觀照以及無抉擇性的覺知
問:我們觀照什麼目標?
答:我們觀那些容易起正念觀照的目標,能夠觀照它們的真實本質。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17:23
7 五蓋
來禪修營的頭兩天,像春節大掃除。所有累積下來的壓力跟疲憊,通通清出來了。還有習氣跟念頭。如果沒參加過禪修營,或者不太清楚禪修是做什麼的,很多人就會容易沮喪,因為它真的將會很難捱。
當他們坐下那一刻,心就亂的失去控制,或者當他們想專注或正念時,心就只是一片空白。這只顯示出我們的心的狀態,以及我們想運用控制來壓抑它的程度。
這是因為煩惱、心裡的負面狀態的強度,或者不善心,缺乏純淨、良善的心。這些煩惱,強的能夠讓我們從遠古以來輪迴生死。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17:07
6 心念處和法念處目標
第三念處是正念於心識或心。在這裡,我們並不去區別我們所謂的心及心理狀態(心所)。
容我離題插話,第四念處是正念於諸法,譯成心理目標。這第四念處是較廣泛,並且對它的意義,有不同的解釋。一般而言,有兩種詮釋。一種觀點認為「法」是指教法,當我們觀它成內觀智慧,就是毗婆舍那。另一種詮意是心理目標。關於這點,也可以把法解釋成「現象」,因為所有現象都可以由心造。因此,這個領域很廣,延伸的範圍遠超過其他三種目標。對於初學者,我們不處理那麼多。我們只討論心。我們將談到心理狀態,其經常被歸類在法、或心理目標之下。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17:05
5 受念處
■ 苦受
有些目標,我必需為初學們詳細講述。那就是痛。我們這陣子講的是在身念處的主題之下,正念觀照有關身體的活動及過程,腹部上、下,坐、觸、走禪、用齋…等。這個被包括在身(kaya)之下,而身是包括在色法之下,也就是說在物質特性之下。它將終究會導致主要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你將會發現,大部份是風大作用較為明顯—移動、緊繃、跳動等的要素。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16:59
4 身念處
坐禪時,我們觀腹部的「上」、「下」。初學可能會覺得,把心安住在觀腹部的「上」、「下」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不習慣觀察。所以,如果你把手放在小腹上,去感覺它「上」、「下」的移動,這會有幫助的。阻礙較少,你就可以跟的好一點。
要記住,不要以為「上」、「下」是經常在那裡的。它們不是經常性的目標。不是那麼容易觀的目標。它經常是很狡猾、難以掌握的。來了又去。有時快,有時慢,有時在,有時又不然。
你的工作不是去控制腹部的「上」、「下」。你的工作是去觀照、去跟腹部的「上」、「下」的現象變化過程。我們通常稱腹部的「上」、「下」為風大要素(vayo dhatu)。在此,風大是四大—地、水、火、風,中較突顯的要素。風大的特性是緊繃、顫動及移動。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26 - 03:18
3 念處禪實修技巧
馬來西亞學觀禪的風氣漸盛,但是並沒有很多人,有機會獲得禪師恰當的指導。主要考量是近年來學佛、學禪的風氣。再者,訓練一個教毗婆舍那業處師,要很長的時間,個人的歷練也是重要因素。
書嘛,因此也是很有用。但是缺乏禪修的專用書。少數好的禪修指導手冊,一來所費不貲,也不是馬上就能派上用場。譬如《清淨道論》是本權威性的論書,大師們使用的教科書。但是,它的流通性不高,費用也不是大家都能負擔的。
禪修指引的許多書籍,概論性居多。況且每個個案,通常也都有他自己的傾向及風格。他們在不同的環境及情境下,也有不同的回應。這就是需要禪師指導之處。那種天差地別、精確無比的指導,也只有當禪師觀察禪修者後才能給。禪師也提供很多不同的幫助,譬如給予信心、鼓勵,並在狀況失控前更正錯誤。
另一個考慮的要素,就是禪修書籍的「差異性」。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因為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可是,哪一個才是最好?顯然地,有個指導老師在身邊,來考量、判斷較佔優勢的解決方式。禪師也要知道各種不同的解決方式,在做決定前,選擇最好的立點。他運用智慧及某些常識。在本章,我會試著提出些建議,討論禪修者常遇到的問題,更正一些錯誤的想法,嘗試將毗婆舍那禪法,以適當的觀點來說明,而沒有太多深奧的專用語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