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文手 - 週五, 2008/10/24 - 18:19
第三章 修習念處禪的七種利益
根據佛陀所說的《大念處經》,修習四念處有七種利益。在我說明這七種利益前,我想要簡短的說明佛教的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是︰
1. 佛教的信仰
2. 佛教的倫理
3. 佛教的道德
4. 佛教的修行(包括體驗方面)
貼文手 - 週五, 2008/10/24 - 02:01
第二章 禪修者初步的教導
佛陀的教導(teachings)有三種訓練(三學)︰
一. 戒學
二. 定學
三. 慧學(觀慧或般若)
當我們實踐道德行為(戒學)時,這指在言語和行為上的自制,也就是在家居士至少遵守五種或八種戒;而僧眾例如比丘,必須遵守如波羅提木叉(pātimokkha,別解脫戒)所說的227條戒。當我們戒除不當的行為和言語時,我們的持戒是圓滿的。
貼文手 - 週五, 2008/10/24 - 01:34
第一章 快樂來自正確的了解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想要快樂和平靜,這是人們尋找「止息痛苦之道」的原因,由於這種訴求,各種宗教因而出現在世間,其中一種是佛教,佛教教導人們如何使痛苦止息。
貼文手 - 週五, 2008/10/24 - 01:12
序
「看別人的缺點是很容易的,而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卻很難。」~《長部》
對禪修者而言,本書的內容是非常切題的,禪修者可能一再的犯同樣的錯誤,卻無法覺察,直到有位經驗豐富的人來指出這些錯誤。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能又忘記這些錯誤,而需要別人再度提醒。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41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35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的禪修道場
泰國
1. 阿姜查(Achaan Chaa 1918~1992)
Wat Nong Pah Pong(巴蓬寺)
Non Peung, Ban Gor, Amper Warin
Ubon Ratchathani 34190, TAILAND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32
作者簡介
作者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1945~),生長在美國東岸的一個科學及知性的家庭。一九六三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受到陳博士(Wing Tsit Chan)的鼓勵,開始學佛,一九六七年畢業後,立刻到東南亞修學,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經在馬哈希法師、阿沙巴法師(馬哈希法師在泰國弘法的弟子)和佛使比丘座下學習,並曾追隨過西藏喇嘛、禪師、印度教上師。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15
佛學常用術語
- 安那般那(ānāpāna)︰一種注意吸氣呼氣的修定方法。
- 三摩地(concentration;samādhi)︰心專注於一境。
- 奢摩他、止(concentration;samatha)︰禪定的修學。藉著專注於某一固定的情境以培養深刻的禪定。
- 識(consciousness;viññāṇa)︰心的認知功用。能了別六根門上六塵的生滅。
- 漏、染(defilements;kilesa)︰心的貪、瞋、癡。
- 癡(delusion;moha)︰心的染污,使之不能清楚地見到無常、苦、空。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12
第十七章 其他現行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
當人瞭解到「乘」祇是修習的自然進展時,
就可清楚每個宗派都包括了所有的修法。
人隨著智慧的增長,
從自我為中心,
進到無私修習。
因為所有佛教目標在根除
貪婪、瞋恨和迷惑,
所以不同宗派之間的目的,
就沒有真正的區分。
貼文手 - 周日, 2008/10/19 - 10:04
第十六章 更進一步的問答
佛陀並沒有教導「佛教」,
他教授法、真理。
他所教的技巧是看清這真理的方法。
假如一個人靜觀內心時,
那心變得沈靜,
所有的執著、思想、理念和觀念消失,
諸法的實相在當下呈現出來,
除此無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