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旨在發揚原始佛法,以南傳尼科耶與北傳阿含為重心,願意將心靈與宗教追尋者當成朋友,大乘法友更視為兄弟,期許大家不因宗教派別起爭執,以尋找佛法原貌為目標。
在山中,我教導革命軍正法, 也教導巿鎮的政府軍, 但祇在他們放下武器後。 真正和平,真正快樂, 不是來自社會秩序的改變, 這些戰鬥的雙方可能有合法上的爭執, 但真實的和平是內在的, 僅能經由法而體驗到。
當人觀到色蘊為感受的基礎, 同時也觀到色蘊和身體都是無常時, 將會看到感到也是無常。 延伸這種內觀, 行者會瞭解,所有的蘊, 包括想、行、識,也都是無常的。 它們是無常、不滿足、沒有永恆的自我。 沒有禪修就不會經驗到三法印, 因為有黏著的緣故。 祇要消除黏著, 人就可以從自己身體內體證四聖諦。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標是啟發自身內的「活化無常」 ──完全經驗到真正無常, 即身心連續體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時,心靈產生淨化力── 或感受內在自我的無常, 最終希望能達到內、外寧靜和平衡的狀態, 個人全神貫注於身內無常時, 即可達成此一目標。
觀察五蘊生滅的現象即涵蓋整個四聖諦, 這種內觀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禪修應該愈早做愈好。 我們應該記住,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 隨時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機, 因此必須儘早做禪修的練習。 毗婆舍那是預防來世危機,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行者應該把動物視為是由 心理與物理的群組、零件與元素構成, 沒有任何「我」或生命在後面操控, 依循這個原則, 應該視所有碰到的事物為元素而已。 我們對這些貼上名字的概念, 稱他們是男人、女人、動物等等, 其區別祇存在於世俗的層次, 而不在終極的實相, 因此,以毗婆舍那發展出的分析知識 所看到的萬物,不是恆久的靈魂或個體。
正念必須奠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 我們的心與身。 分析身體構成部分, 顯示沒有永遠的「靈魂」或「自我」; 注意到這一事實, 則基於迷惑的「自我」或「身見」, 將自然消滅, 使我們自痛苦輪迴的世界中脫離。
修禪的真正目的是為心靈帶來寧靜, 如果一個人無法用初步的方法緩和心境, 就必須用強制的方式馴服它。 換句話說, 依個人智慧的熟練度, 來尋找與檢查出那些事物讓心黏著, 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制不馴的心, 直到心屈服於智慧, 而且看到黏著事物的真相,
由於我們總是希望現狀能改變, 因而沒能清楚地看到當下現況; 如果我們注意到的不是現況, 這樣的修行就是離開了中道。 我們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並非易事; 基於這個理由, 具足正見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必須瞭解, 內觀並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於正念。
無論禪修者做的是隔離式的系統訓練, 或是自然的訓練方式, 他必須做在日常生活中 將毗婆舍那與正念緊密結合。 有智慧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 他瞭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 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 不必追求或存有何任東西。
嚴格地正念於接觸的警覺。 我們應該嚴格地、熱誠地、強度地正念。 疲倦時不要休息,癢時不要抓,抽筋時不要動。 我們應該保持身心絕對地靜止,奮力直到結束。 不舒服真的是基準;舒服將使我們漂流於迷惑之流。 我們應該穿透苦受;祇有穿透苦受才會如實進步。
目前共有 1人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