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17:06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 MAHĀSĪ SAYĀDAW
密集內觀禪訓課程能使你達成解脫,
因此,想到它的好處你就該全力以赴,
這樣你的修學才能圓滿成功。
我們所教的禪修法是以四念處為基礎,
四念處是偉大的世尊
以及歷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採用的修行法門。
你該值得慶幸,
因為你有緣與他們採用同樣的法門修行。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16:50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學,
奉持戒律,
生活簡樸,
保持自然,
觀照內心。
這是我們的修行方法,
它將引導你證入無我,
達到寂靜安詳的境界。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16:44
第三章 教法總說
一切不可執取。
如果你能放下一切,
捨離一切,
苦惱自然止息。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14:38
第二章 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
佛陀入滅前就曾訓誡弟子要「以法為師」,
不是追隨任何師父或傳承。
他不置任何人於僧團之上,
法就是大家的導師。
因此,我們不盲目相信佛法,
我們祇是相信解脫的可能,
且明智地看到我們生命的煩惱,
並有信心要開始修行,
而且在修行時親證法的真理。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00:59
目次
呈獻…………………………………………………………011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法相……………………………………013
推薦序 楊郁文…………………………………………019
前言 傑克‧康菲爾德………………………………033
序一 創巴仁波切……………………………………035
序二 羅摩.達沙……………………………………037
編者說明……………………………………………………039
譯序 新雨編譯群……………………………………041
第一章 佛法精要…………………………………………043
第二章 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073
第三章 教法總說…………………………………………089
第四章 阿姜查……………………………………………093
修行問答…………………………………………099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121
內觀禪修:基本和進階練習……………………126
第六章 孫隆西亞多………………………………………167
行者與內觀禪修…………………………………175
第七章 佛使比丘…………………………………………215
自然內觀法………………………………………220
第八章 阿姜念……………………………………………235
內觀的開發………………………………………240
第九章 阿姜摩訶布瓦……………………………………275
以智慧開發三摩地………………………………280
第十章 唐卜陸西亞多……………………………………305
正念於三十二種身體成分的禪法………………309
第十一章 莫寧西亞多……………………………………317
內觀訓練………………………………………321
第十二章 莫哥西亞多……………………………………339
觀心與觀受……………………………………343
第十三章 烏巴慶…………………………………………375
佛法實踐精要…………………………………381
第十四章 阿姜達摩答羅…………………………………405
內觀禪修本質問答……………………………409
第十五章 阿姜朱連………………………………………425
採訪回憶錄……………………………………429
第十六章 更進一步的問答………………………………445
第十七章 其它現行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467
佛學常用術語………………………………………………485
作者簡介……………………………………………………489
附錄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的禪修道場……………………497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8 - 00:59
第一章 佛法精要
修行都以消除貪、瞋、無明為目標,
拔除內心自私自利的根源。
培育正念是所有內觀禪修的基礎,
它事實上就是培養慈悲,
因為正念就是讓事物如其本來地存在。
無論面臨什麼情境都清楚地看著它,
沒有分別計較,不受其左右,
也沒有自我中心,
這是孕育慈悲和智慧的基礎。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1 - 15:32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1 - 15:30
【附錄一】一位將生命獻給佛陀的比丘──佛使尊者(Ajahn Buddhadāsa)香光書鄉編譯組整理【出生與求學】一九○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佛使尊者誕生於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Surat Thani)猜耶縣(Chaiya)本里安鎮(Pumriang),祖父是自福建移民泰國的華人,父親經商,母親是泰國人,他是家中長子,另有一位弟弟。二十歲時入寺出家,法號「因陀般若」(Indapañño),意思是「大智慧」(Great Wisdom)。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在曼谷求學,後來發願生活在大自然中,以探討佛法。在一次給弟弟法使居士的信上說:「曼谷是一個找不到清淨的地方」,「我希望找一個遠離外在與內在干擾的地方,以便細察和研究曾學習過的佛法,……從今以後,我不但不隨世俗浮沉,更要遠離世俗的方法,跟隨聖人的足跡。」於是他離開曼谷回到家鄉猜耶縣,在弟弟及其他道友的支持下,於森林中成立禪坐中心,即今「解脫自在園」(Suan Mokkh)的前身。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1 - 15:30
結論我們用區分小節及引用原文的方式,概說了佛陀的教誨,區分小節是為了便於瞭解與記憶。我希望各位同學能記得前面討論的重點,只要將列舉的根本義理銘記在心,將來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這些義理都可當作判斷抉擇的普遍原則。佛陀曾說,如果有疑問,就把這問題與普遍原則比較。如果不符合普遍原則,就別理它,因那不是佛陀的教誨,是說的人弄錯了,是老師教錯了,即使他宣稱親聞於佛陀,一個字也不要相信!如果不符合普遍原則,也就不符合「法」和「律」,那麼就別理睬它,別把它當作佛陀的說法!
貼文手 - 週六, 2008/10/11 - 15:29
(45)在所剩的短短時間裡,我要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佛陀的遺教是什麼?」眾所皆知,遺言就是一個人臨終前所交待的話。佛陀臨入滅時,說出最後遺言:「一切因緣和合法,必定敗壞,大家應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斷地遷流,一切皆空。所有事物無常(anicca),不停地變化,無止境地遷流,這樣不斷的遷流,完全無「我」、非「我所有」,大家應自精勤,不要放逸。換句話說,佛陀叮囑我們:別傻!別對事物入迷!別認為有什麼可執著!別輕率地執著任何事物,這是佛陀所說「不要放逸」的意思。我們應該要時常具足精勤!
頁面